第125章 【要走正门】-《港岛家族的诞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林志超不是被逼到悬崖,用不着对汇丰低声下气。倘若汇丰不扶持自己,林志超就开自己的银行,虽然不一定能做大做强,但总归能吸引不少存款。

    更何况,他比包船王提前五年进入航运业,岂会输!

    盖伊·赛那在一旁看热闹,并没有介入桑达士和林志超的交锋。

    桑达士‘哈哈’的笑了起来,深情之中依旧饱含英国人的傲慢和无礼,但却没有赶客;在这一点上,他比老马登好上不少。

    “这个不劳你操心!”

    随后,桑达士又说道:“这么说,你是来寻求贷款。但你可能找错部门了,我们是进口部。”

    此话算是缓和了初次见面的不愉快,双方肯定都有些不愉快,但接下来总算是聊下来了。

    林志超淡定的说道:“我并不认识汇丰银行的各部门负责人,但我想,既然来到进口部的办公室,自然不想无功而返。”

    桑达士见状,想起自己已经内定项目经理,便顺势说道:“无妨,你可以谈谈你的诉求,如果可能,我不介意替你介绍项目部的人认识。”

    林志超说道:“我想为环球航运进行贷款!目前,我们环球航运一共拥有四艘货船,分别是.其中一艘胜利轮和两艘自由轮,已经寻到优秀的客户——日本山口轮船,并达成半年租期的合约所以,我想以合约为抵押,为环球航运达成贷款。”

    详细介绍一番后,林志超看向桑达士和盖伊·赛那,这笔贷款就好比是个‘投名状’;若是能达成,林志超便已经是获得汇丰银行的信任,为明年的合约贷款打下基础。

    桑达士听完后,说道:“汇丰银行不可能为航运贷款,包括你一直合作的东亚银行或者其它银行,都不会为航运贷款。想必,这一点你应该有所察觉。”

    汇丰银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,同行及其职员称之为“黑书”,内容是:请不要投资于船运业、航空业和电影业。这条“规矩”不但汇丰有,其他银行也有,究其原因,恐怕就是风险太大了。

    林志超当然不会死心:“不肯贷款,是因为风险太大。我有三个理由,可以讲给你们听:第一,二次大战之后,世界经济复苏,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,船运是最廉价的一种运输方式,必将大有作为。有美国经济学家预测,将会有20年的航运行情。”

    “第二,我们环球航运采取的是长租合约,日本客户每月定时打钱,我们定时还款。这是一个创举,利润虽然只有单程的80%左右,但风险也低,同时还获得日本客户的信任。”

    “第三,半岛战争开打,日本已经成为美国的后勤基地,大量的订单会将日本的经济迅速蓬勃发展起来。远东会闹船荒,需求和运费会上涨。”

    他知道桑达士的前程,自然愿意讲述自己的理由,说服桑达士,就算不是马上获得贷款,那么也会在以后获得贷款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桑达士和盖伊·赛那脸上的表情有了变化,并认真的思考林志超的话。作为银行家,自然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。

    良久,桑达士还是说道:“林先生,你的分析很有说服力,但我可以肯定的说,汇丰银行项目部,还是不会选择贷款给你。”随即又补充道:“当然,我对环球航运很感兴趣,不介意我抽时间去考察一下吧。”

    所谓考察,无非就是看看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做得如何,经营管理如何,从而判断这家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。

    此时林志超也明白一件事,桑达士虽然现在是进口部的副经理,但很有可能会在最近几年调往项目部任经理。而他的上司盖伊·赛那也会高升,搞不好就是汇丰银行主席或者副主席。

    “当然!虽然现在没有获得汇丰银行的贷款,但我坚持认为,汇丰银行会看到环球航运的稳健、良好运作。”说完,将自己的名帖递给桑达士和塞班·赛那。

    当林志超告辞后,塞班询问道:“你看好这位华商?”

    桑达士点点头,说道:“长江置业、长江实业,我都听说过,这位年轻人非常有本领,是我们汇丰值得拉拢的华商。所以,不管航运做得如何,我去参观一下自然没有问题。”

    塞班说道:“确实有道理!能白手起家创造今天的成就,这位年轻人无论如何也值得我们汇丰银行扶持!当然,若是置业和实业,自然是没有问题的;但看他的样子,只想为航运寻求贷款。所以,可以多观察观察,也许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。”

    桑达士又说道:“确实!我很佩服他的是,连日本经济将要飞速发展,远东要闹船荒,这些分析都可以得出,说明此人的眼光很毒辣。当然,远东闹不闹船荒,这个是不得而知,可以接着观察。”

    另外一边。

    林志超走出汇丰银行,心情并没有感到沮丧,因为他一开始就知道,今年只是在双方观察时间。待自己明年和山口汽轮签署‘三~五年长约’时,才是真正考验双方的时候。

    不错,由于感受到汇丰银行对航运的警惕,林志超打算尝试和日本客户签订三~五年的长约。他不担心日本客商不签约,要知道一旦闹船荒或者运费高涨,有的是客户肯签约三年以上的长约,因为这样可以规避更高的成本。

    像是三年以上的合约,运费价格只有当年的75%,显然能省不少。而航运的周期,谁都知道不是一两年结束的,是很长的。

    前世包船王是如何发达的——他买下一艘8200吨的货轮,租给日本只有几个月时间,随后爆发埃及关闭苏伊士运河,他的船合约也正好到期,原客户便以几倍的价格进行续约三年,价格至少是三倍。

    基于此,林志超可谓自信满满,他的航运事业起步比包船王高五倍,又多了一个机遇——远东闹船荒;假设又先一步获得汇丰银行的扶持,那么他已经处于不败之地。

    就算包宇刚以后被汇丰银行扶持(沈弼时代扶持很多船东,相反减少对包宇刚的扶持),那包宇刚也不可能有前世一半的成就。

    可以说,林志超抢夺了‘包宇刚’和‘李家成’两人的气运,再凭借他的见识,在海外还能更加成就大。
    第(2/3)页